大美和田

时间:2018-05-02 11:35:55 点击: 【字体:

(一)走进绿洲

春节过后,我们一行去新疆的同事匆匆登上了西行的飞机,临行前抱有的各种忐忑和猜测,将在我们踏上这片多情的土地而慢慢得以证实。新疆一个美丽而辽阔的地方,有美丽的传说,香甜的瓜果,有巍峨的雪山,无际的沙漠,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优美动人的地域景色,总之是人们向往而觉神奇的地方。

穿过戈壁滩便可闻到哈密的果香,翻越火焰山就想着去吐鲁番作客,沿着塔里木河向西逆流而上可到达源头喀喇昆仑山,向南沿支流玉龙喀什河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就进入了和田地区,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就在这里,和田,美玉传说和死亡之海并存的地方。

项目驻地在和田市内,这里城市建设和内陆并无两样,柏油马路宽阔整洁,高楼林立,各色商铺琳琅满目,唯有不同之处,便是门面体现出的民族风格显著。和田位于新疆自治区西南,东于巴音郭楞毗连,西临喀什地区,南靠昆仑山脉,北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是名副其实的沙漠绿洲,也是丝绸之路重镇,古时称之为于阗。和田有玉都之称,是著名的丝绸地毯之乡,而其大枣、核桃也非常出名。地区管辖七个县,人口多为维吾尔族,所以在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方面有很浓厚的名族性,其这种名族性的表现又成了其地域性的特点,这也是和田的别样之处。

初到此处的人,第一感觉便是干燥,沙漠性气候使得这里异常干旱,风急卷沙的景象也是时常可见,其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毫米。沙尘随处可见,尤其是在乡下。我们的作业区就设在农村,环境相对内陆或和田市区差很多,由于是自然条件的缘故,这里的经济很落后,其滞后程度犹如内陆八九十年代,村里光脚丫满地跑的孩子比比皆是,两到三岁的孩子光着屁股的也是很多,而几乎很多家庭都有三四个孩子,大人对孩子的看护是放任自由的,随他去,磕磕绊绊,哭哭闹闹又有何妨,总归都是要长大的。

我们的小组在吐沙拉乡,一个叫斯普斯亚的村庄,村里全是维族居民,大概400于户。多以种植大枣、核桃为主要经济来源,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村里也有少数经商做小买卖的人,他们多数是贩卖玉石或赶巴扎的。在村里80%以上的居民不懂得汉语,所以在村里工作我们语言不通,相互交流是件很费劲的事,只能一遍遍的重复或用手比划着猜测大概意思沟通。听人说以前只有上过初高中的人才懂点汉语,你若问他们,他们会回答“一点点”,我们也只能会意一笑便不在说话。而今汉语学习已从娃娃抓起了,上小学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说两句。而最有意思的是,不管妇孺老幼都会说句“你好”,看来这句是最为普及的用语了。

可能是我们的长相和他们有所不同,在孩子眼里我们简直就是外国人。看着我们应该即稀奇又古怪了,清澈的大眼睛带着一丝好奇直溜溜的盯着我们,天真无邪的笑脸灿烂可真,透着几分懵懂,时常有三三两两的小孩在我们左右围着,好奇的看着,说着什么。这时候,如果有其中一个胆大的起头冲我们问句“你好”,那可就坏事了,周围其他的孩子定是你一句他一句,挨个一遍遍问“你好”便没完没了了。倘若你回他们一句,他们就会高兴的不要不要的,不管你走出去多远,总能听见后面大声的喊着“你好”“你好”~。

那种高兴和满足,作为我们大人是无从体会的,也许只有童真和好奇的心才能拥有这样的快乐,世界的美好和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总是一种内心满足和无限快乐的来源。

过了农忙时节,村里的人总是闲来无事的,妇女多在家看护小孩,或喂牛养羊。在和田地区老百姓的生活是清苦的,经济落后收入微薄,家务活和田间劳作多半由妇女承担,在他们肩头扛着的艰难,要比我们想象的沉重,就像当地顺口溜说的那样“和田人民苦,和田人民苦,白天半斤土,晚上还要补”,自然条件的恶劣加深了生活的艰辛,虽然算不上是苦难,但他们往往付出的要比我们多很多。

每天早晨起床,清扫那落满院子和屋里门外的尘土,就是每一天的开始,当然这种事务多半也是由妇女完成。浮尘和扬沙的天气在这边超过一年时日的一半,也许是习惯了,也许是迫于无奈,他们的生活总是像不受影响一样的继续着,清晨扫土的日子一天天的过。

一个悠久的民族,其发展生息中总保留着诸多美好的东西,风俗习惯和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串联,构成了其民族性,也就是民族特点和民族文化,其独特性的表现又体现了民族性别样的美。

和田是维吾尔族聚居的地方,其维吾尔族多居于乡下,所以说他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风土人情、民族特性都完整的保留了古维吾尔族的传统。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有助于习俗的延袭。维吾尔民族崇尚美好的事物,对美的审阅也总抱有很强的追求,这点在他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体现出来。

(二)民族房舍

农村的院落很大,每户占地一两亩,早期院墙用土夯砌而成,墙体宽厚敦实,像土堡垒一般,大门高于墙体数尺,高大气派,门柱修伊斯兰风格样式,雕边框刻门面,很是漂亮。院子中间或靠墙一侧修盖房舍,如修在中间便有了前后院之说,靠一侧则只有前院。房屋也是极有特点的,大部分人家房子进间很深,进屋正门便是一个偌大的中厅,里面再套诸间卧室和偏房。中厅屋顶用木条排列整齐沿墙四周平铺开来,木条去皮修成方正状,再用砂纸打磨出木质本有的淡黄色,这样的天花板别致大方,有序整齐并显立体感,在视觉上堪称完美。中厅中间部分做天井或藻井,或吊大灯或开天窗,和天花板高低搭配,或平或深层次分明很有主次,如果厅堂比较大,也会立几根木柱支撑,即美观又实用,木柱上和天井周围也会雕刻各式图样花纹作为修饰,好看极了。厅内墙根下砌一圈土台子,上面铺各色花式地毯,屋内无需摆放其他物品和家具,光是地毯和漂亮的天顶足以让整个屋子变的清雅舒适别具一格。

早期房屋多为土木结构,而今修房早已成了砖木为主了,但是,和田房屋的另一特点是,屋顶既不用水泥也不用瓦砾。也许你要问,那用什么作为屋顶?答案是“土”,和田最不缺少的就是土。房子砌好墙,顶上铺好木条木板,上面只需盖一层土便可,即简便又省事。最主要的是,据说住这样的房屋能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当然,这也和当地的气候有关。第一这里常年不下雨,就算下雨也是零零散散洒落几滴罢了,不会造成屋顶漏雨的现象;第二这里夏天炎热,用土压盖的屋顶不容易晒透,有助于屋内保持凉爽,冬季则刚好相反,屋里又是暖和的。

除了屋内,屋外的布置也很有特点,由于风沙大,每户院子周围都种植杨树,杨树生长快且叶密高大,挺直的身躯总是抵挡着沙土的侵袭,夏季又能起到了遮阴的作用,真是一举两得。每家房屋有一到两米的房檐,檐下砌土台子,上面也铺地毯,平时孩子玩耍,大人休息都在此处。房屋前面三四米处多砌女儿墙,房子和矮墙间相当于又多出个小庭院,有钱的人家小院都铺地砖或水泥,矮墙分格也是伊斯兰建筑样式。用塔式花柱或拼接花样图案,更有甚者直接用雕花木板沿矮墙将小院包裹起来,美观大方很具审美性。

矮墙之外的大片空地就相当于个果园或花圃,因为面积大,很多人家都栽了桃梨杏等树木。春季来临百花盛开,满园春色景致诱人。矮墙外墙根下种植葡萄树,沿矮墙围绕一周,葡萄架制作就地取材,用厚重的杨木搭制而成,有钱人家会请木匠精心打造,并在架子上修上花边,做出极为好看的造型。架子平行女儿墙竖起,慢慢斜跨过来,成弧形经小庭院直搭到屋顶,将屋前小庭院遮盖其中,别有一番洞天之感。每当葡萄颗粒饱满的垂下,晶莹剔透,像碧玉珠一样的诱人可惨。葡萄架下宾客而至,围坐于地毯之上,眼前摆满各种瓜果,热腾腾手扒羊肉、烤馕等美食。小庭院内男女青年着盛装载歌载舞,小孩三三两两嬉戏玩耍好不热闹。

这就是美丽的新疆,美丽的和田,民族文化的另一绽放地,而别样的葡萄树、葡萄架也是每个家庭快乐的庇护所。每当夏季的烈日洒下一片灼热,将塔克拉玛干的粒粒沙子晒出了金黄,大地泛起阵阵礁湖的土腥味,能让你觉清爽的便是这绿荫葱葱的葡萄架下了。

冬季的寒冷也是彻骨的,但温暖的屋子,舒适的地毯,热气腾腾的手抓饭,还有多情的古丽都会让你忘记寒冷,就连院子的葡萄树也要找到温暖的所在。每年冬天来临,人们会将葡萄枝条从架子上撤下,连同所有的茎秆都埋于土中以预严寒。来年初春三、四月间,大地复苏,天气慢慢便暖,人们再将葡萄树枝条挖出,重新搭在架子上,天天浇水等待着发芽张叶。而葡萄树就像哇哇待育的婴儿,大口大口的吸吮着甘露,想要快快长大,如果这时你刚好在葡萄架下,你会看到那晶莹的水珠含在枝头,像晨露、像珍珠。

(三)地方美食

在当地生活,不能不谈到当地的食物,在和田地区其饮食文化也很有特点,伊斯兰文化和宗教对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再加上早期的游牧民族的特性,其在饮食架构和方式上,追求便捷的同时,要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牛羊肉定是首选,当地人很少吃蔬菜,肉类占据着最为主要的地位。和田美食中,羊肉占一大半,有超大量的羊肉串,烤全羊,特色的烤羊肠子,蒸羊蹄、养肺子等。其实北方人还是离不开面食的,当地面食的文化也是由来已久,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绿洲之内万亩良田,麦浪一望无边,这就是当时的和田景象,而今鸡肉拉面,即所谓的新疆拉条子也是平常百姓家的家常饭之一,当然还有炒面片等。但最主要的面食要数烤馕和烤包子,而馕包肉那简直就是美味。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有烤制馕的地方,馕就相当于内陆北方的大饼,四周厚实面多中间薄而面少又像pizza面胚子,制作时烤制而成。早年的游牧民族,常年在外游离跋涉,馕就成了最主要的食物。第一、烤制的馕便于存放,十天半月也不会变质;其次、携带方便,出门在外做干粮再好不过;第三、制作简单,就地取材便可烹制。

据说丝绸之路上的商队,在没有食物时,就地挖土坑,将晒干的骆驼粪置于坑中点燃,当火焰烧尽土坑四壁已烧的火热,再将揉好的面饼贴于火坑内壁,稍等时分便香气扑来。

馕这种新疆特有的面食,直到今天还是作为主要的食物而存在着,在维吾尔人的生活中,馕可以说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制作馕的馕坑就像一个大灶台,用土石或砖堆砌而成,外形方正,高不足半米,顶端开圆形口约4、50公分,里面砌成空心状,下大上小内部像一口倒置的锅体,内壁成弧形并向上收缩口沿,这样的设计主要是有助于保持坑内温度聚集并防止外泄热量,馕坑外形敦实宽大,制作时人可坐于其之上。

一般人家烤馕时,通常都会烤制很多,因为可长期存放,所以会烤一段时间食用的量,往往需要好几个人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这时左右邻居家的妇女都会前来帮忙,等到其他人家也要做时,也会有邻居去帮,这种互助的形式沿用至今。然而如今很多人家的馕坑都已废弃,每天吃馕多是出去买,在每个村都有专门制作出售的作坊。相比自家制作的馕,出售的在口味上又提升了许多,不光有传统葱花咸味的,也添加了玫瑰花甜口味的等。

用面饼包上羊肉在馕坑内烤制,就成了当地有名的烤包子,在没有明火的坑内慢慢烤制,当外皮成光亮的米黄色时,烤包子就制作好了。外焦里嫩,里面包着大块的羊肉,再加上胡椒粉和淡淡炭火的味道,使得羊肉更加鲜美,咬一口满嘴是油,酥软饱满的羊肉散发出独有的香气,使你回味无穷。

另外一种不得不说的食物便是手抓饭,这也是新疆之美食,一般会在婚丧嫁娶或重要节日时才食用,通常有尊贵宾客来时也会吃抓饭。大米加小块胡萝卜丁,配上当地特有的木瓜,放大块羊肉炒制而成,同样也是美味极了。有婚礼时,新郎家请很多亲朋好友来热闹,到午饭时分,来道贺的人便络绎不绝踏门而至,新郎则在一间单独设置屋里等待着宾客的道贺。来的人不急于道贺,要在门前净手进屋吃抓饭,吃完饭抓饭宾客便到新郎房间来,男男女女靠墙围坐在地毯上说笑聊天,当音乐响起,男士邀请女士可挑起舞来。所以说吃抓饭往往是有重要的事情出现,应该说抓饭在维吾尔人的饮食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矿产资源

和田是个矿产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自古以来以产美玉而闻名于天下,相传和氏璧、传国玉玺都出自和田美玉,那个帝王将相不爱美玉,玉通灵、玉随缘、玉养人,各种关于美玉的说法数不胜数。当然和田的美玉的品质的确第一,羊脂白玉说的就是和田玉的极品,喀喇昆仑山的雪水给了和田一个绿洲,而玉龙喀什河又给了和田一个玉的传说,当圣洁的水从河中淌过,一代代挖玉人就在流淌的河水中诉说这玉的神话。和田玉品质佳者价值连城,就像黄金有价玉无价一样的,不断刷新着历史的记录。和田有羊脂玉,白玉,碧玉,青花,塔青、墨玉等。

和田不单单只有玉,还有金、铜等多中矿产资源,而天然气资源也尤为丰富。在民族团结的旗帜下,国家施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城乡村三级道路硬化,农村水利灌溉和饮水工程,旧房改造和团结新村建设等,在加快地区发展的农村建设中,天然气符合工程就是其中之一。

(五)嘎子老板

当我们在村里工作时,往往被村民误以为是安装天然气的工作人员,国家免费给每户村民安装天然气,并不收一分钱无偿使用。这样一来,老百姓都对天然气入户抱有极高的热情,上心之余,便将入户的汉族工作人员当做了“嘎子”也是常有的事。天然气维语称之为“嘎子”,所以我们不管在村里走到哪儿,都有人问“嘎子吗?”刚开始我们尽力去解释,说我们是国土量房子的,终究是语言不通,相互说不明白的,索性就成了嘎子得了。再遇人问“嘎子吗?老板”,点头便是,这样岂不简单。维族人将汉族男人多称老板,所以我们即当“嘎子”又当“老板”。显然嘎子的地位在村民眼中是高大的,为人民服务而受尊敬的一类。嘎子的服务对他们来说实实在在,所以也常有村民拿核桃、大枣、苹果等让你吃。从此我们便用嘎子自居,也理所当然的接受着嘎子称号换回的一切福利了。

新疆一个多姿多彩的地方,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文化,总是传递着他的魅力。当你踏上这片土地,展现在你面前的是无限的讴歌,你会想起王洛宾老人那传颂的歌谣,“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而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着,就像那皑皑的雪山终年不变,就像那塔里木河奔流的水滔滔不绝,就像那塔克拉玛干的沙丘永远随风游走,就像那头上戴花的古丽代代相传。灿烂、文明、辉煌这是新疆,富饶、辽阔、发展这也是新疆。一个给我们美好回忆的地方。(测绘工程事业部:王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