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时间:2018-08-06 16:45:44 点击: 【字体: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对这句话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15岁到22岁,从初次踏入黄土地时的彷徨和迷茫到了离开黄土地时的自信与昂扬,七年的知青岁月,让习近平同志让自己永远的看做了黄土地的一部分,黄土地的这一段岁月不仅仅是一段岁月,更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

习近平同志的知青岁月,是踏实的,掏心窝子的知青岁月。他将自己融入到了群众中,仗义疏财,即使身处困境,也不忘为他人解忧,在那个物质条件还不丰富的年代,这种奉献的胸襟让人着实敬佩。习近平同志的信念始终是做事,为人民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他体会了民间的酸甜苦辣,他走到了人民群众中去,愿意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习近平同志来说,为群众做实事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也不是被强硬灌输的教导,再七年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岁月里,他与普通的老百姓一起牵手面对,一起共度艰辛,这是一种融入血液的执着于信念,这种信念,无论是当今还是那个特殊的岁月,想来都是让人敬佩的。而在那个七年中,中国仍然出现了习近平、孙立哲、路遥、史铁生等一批不甘于平庸的青年,不管当时的环境如何压抑,总会有一批人,认识到现实的荒诞与不美以后,敢于面对并积极追求和实现人生的意义,这便是中华民族能够生生不息的灵魂所在,

逆境造英才,也是在这七年的知青岁月中,习近平同志从一开始的不适应、迷茫中慢慢转变,经过历练,过了自己思想上的这一关,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过程,习近平同志也不例外,习近平同志是坚强的,自己的家庭四分五裂,父亲命运未卜、母亲过着受审查、批斗的日子,自己和兄弟姐妹戴着“黑帮子弟”的帽子,对于一个17岁的男孩来说,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即使后来可以去上学,可以有更舒适的道路,他仍然选择了沉下来,去基层工作,去社会实践的最前沿去工作,每一步都踏实、充实、认真。

即使在逆境中,习近平同志仍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读书使人明智,习近平担任梁家河村支书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梁家河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日子变得充满了生机活力。正事这样的一段经历使得习近平同志考虑了与别人不同的东西,产生了不同的影像,也思考了不同的问题,最后决定了习近平走的道路与别人所不同。这七年知青的经历,为习近平同志对人民群众的认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切实的参加到劳动中去,了解了农民生活的困苦,而这种生活经历在城里是无法感受得到的。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向习近平同志学习,见微知著,微言前立真行,大道行思,星空常伴泥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学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GIS研发中心团支部 李丽 此文荣获集团公司团委“读书.荐书”评比活动三等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