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时间:2012-02-14 15:15:00 点击: 【字体:

过年曾经是一种期盼,一种感觉,一种体验,慢慢地过年成了一种负担,一种遭遇……

长大后每每过年,身边的人总是会失落地说:“年是越来越没有味道了……”。记忆中,小时候盼过年是因为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拿压岁钱……长大了过一年长一岁,许多人甚至开始恐慌过年。害怕自己长大,换句话说,害怕变老。

但是年还在一个一个的过着,对于我们来说过年不再是穿新衣也不再是拿压岁钱,而是享受一家人团圆时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对父母尽一份孝心。除此之外一切似乎又显得没有味道。虽然央视春节晚会的舞台效果越来越好,但是对于晚会节目的评价似乎一年不如一年。其实不是晚会办的不好,也不是我们的眼界更高了,而是我们还没有找到新年新的载体罢了。

作家冯骥才曾说过:“年味,并不是物质的丰盛,而应该是文化的丰盛。”年,作为老祖宗传下来的最大的民俗,它通过各种传统的方式表达人们对生活的追求、理想与美好的愿望。过年,人们总是要尽量吃好一点,穿好一点,因为这不仅一时之事,这是人们对新的一年的一种期望。“年其实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当生活与理想接近时年也就失去了以前的蕴味。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在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

其实我认为,越来越多的人在感叹年味变淡倒是更加证明了我们对年味的一种深切的感情,一种求之而不能得到的苦处。我们对年的感情对年的需求是真真切切存在着的,但只是苦于找不到载体,故而如今我们迫切的需要将年上升到一种文化层次的追求,在这个层面上过年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追求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洗礼,甚至是一种富有魅力的新习俗的创造过程。我们必须对“年”从文化上进行新的选择和弘扬,把过年从生活上的必不可少,变为文化上的必不可少,设法使传承千载的生活的年,完美地转化为未来的文化的年。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来寻找属于自己骨子里的骄傲与自豪,而不是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迷失自我、迷失传统文化,那样在将来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地方我们都会产生更多的这种“过年的失落感”。(作者:张胜骞)


相关文章